7月21日,中山公园音乐堂的舞台充满了创作活力,“打开艺术之门”迎来“小小作曲家·音乐创作夏令营”与“Cool玩乐队·器乐合奏夏令营”闭营仪式。经过两周的密集学习与实践,学员们在艺术总监陈超的指导下,系统探索了音乐理论与多元曲风,并完成了与乐队的舞台合作,音乐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这两周的课程虽密集,但每一堂课皆为陈超老师精心设计,内容涵盖许多国际音乐学院的核心课程,从最基础的认识12音、节奏变化、大小音阶到更进阶的和弦组成、曲风解析、调内互转等,堪称满满干货。“孩子们拥有过人的天赋与努力不懈的精神,我们愿意作为桥梁,把孩子学习音乐理论的能力和他们用音乐表达自我的能力做一个嫁接,同时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音乐的种子,陪伴他们慢慢成长。”
今年是音乐创作夏令营举办的第4年,陈超表示,今年的学员虽然年龄较小,但音乐素养却更为出色,“这不仅归功于孩子们自身的努力,也反映出咱们国家音乐的基础教育越做越好,随着教育环境愈加开放,老师和学生的视野都更加开阔。今年也有多位往届学员,他们的进步令人惊喜。”
课堂上,陈超深入讲解了不同性质的和弦运用,以及作词时的逻辑与规则,孩子们开心地表示,以后创作时终于不再毫无头绪。谈到创作灵感的来源,孩子们也乐于分享各自的想法:武允羲同学曾接触过钢琴、扬琴、吉他等多种乐器,偏爱即兴创作;杨一诺同学则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所见所感转化为音乐语言。不少学员还会与家长探讨创作主题,逐步完善作品。参加过两届的徐诗韵同学在作词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他常与母亲探讨词句表达,使作品更具情感深度。
孩子们上课时十分投入、认真,这些扎实的内容让他们对音乐创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体悟。张诺千同学分享“我喜欢听Jazz和Blues,通过这次学习,了解了这些音乐的内在逻辑,终于能够理解旋律中的奥妙。”连续参加两届的郭正诚同学收获颇多,“进阶课程拓展了我的和弦知识体系,我对各类音乐风格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和弦的运用、作曲与编曲的能力上都有特别明显的进步,当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时成就感满满。”
许多家长纷纷表示,夏令营既专业严谨又不失活泼的教学氛围令人印象深刻。杨一诺同学的母亲苏女士表示,“孩子每天主动完成作业,展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无论未来是否选择音乐专业,这段经历都将成为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看到孩子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苏女士欣慰地说,"孩子的快乐是最重要的。”
音乐创作夏令营,重在“创作”。面对AI技术对音乐创作的影响,陈超表示,“音乐作为情感表达的艺术,其人文内涵难以被替代。AI作品可能技术精湛,但缺乏真实的情感投射和生命体验。”他鼓励学员坚持创作,“只要保持热情,每个人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乐章。作为创作者,无须担忧被AI取代,因为真正动人的音乐,永远来自人心。”
闭营仪式上,陈超老师让孩子们站在舞台中央,逐一介绍他们的作品,“在音乐这条路上我们互为师友。”谈及夏令营,陈超动情表示,“虽然我在行业多年,但每年夏令营的教学时光,都是我重新思考、自我提升的过程。希望这段音乐旅程能持续激励你们,即使课业繁忙,也不要忘记创作的快乐,让音乐伴你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摄影/苏冠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胡克青
广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